在金融的世界里,拆资产包,错配,监管套利等手段好像重来都没有稀缺过,反而到了互金行业,拆标却变成了罪大恶极。简直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其实很多,笔者在这里简单盘点一二。
拆标建池
在监管的4大红线里面,明确的指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平台们不得设立资金池,而资金池的诞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拆标了,不管是拆时间、拆期限、拆金额基本都是为这个东西服务的。而目前市面上存活的平台或者准备马上进入这个行业的平台没有这个池子的话,结局不言而喻。对于平台而言建池的目的就是为了兑付,银行大额取款尚且需要预约,何况互金这种资金稳定性很差的行业?
拆不好,资金链断裂
对于拆标这种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手段来说,由于草莽时期很多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进来从事,最后发生了一连串的丑闻,第三方为了博眼球不给予公正报道,最后形成的结局就是大家妖魔化看着这个行业。
所以很多投资人一见拆标就跑,谈拆色变不在少数。而就是这些不好的平台,他们由于没有经过技术性的分析和一个数据模型的模拟,自己想当然的想拆就拆,最后玩不下去导致资金流断裂,给行业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奇怪现象。
笔者一直以为,一个东西的存在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都不能是完人,更何况这种为了保障流动性而衍生的工具呢?存在即合理,行业发展到今天,笔者可以很坚信的断定99%的平台都有拆标,只是在合理性,平衡性上面各有区别罢了。
什么才是合理的拆标?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先来理清一个逻辑,对于正常的平台而言(不是完全为了满足投资人需求的P2P平台)平台要拆标首要因素是这个资产包比较大,几千万甚至过亿,平台一个月内无法吃完吃透,所以就会衍生拆标的需求。
有了需求那么我们就要来开始拆标,那么拆标我们会考虑哪些东西呢?以下考虑维度由笔者与某平台资产总监交流获得:第一、1、3、6月标的资金比例,以及这些标的的释放时间;第二、这些标的组合会给平台带来多大的盈利空间,并且利用利润来稀释风险和对冲运营成本;第三、这些标的会不会通过组合和卡时间点位,完美的锁定一定的资金量然后避过兑付高峰期,比如五一,金九银十;第四、这些周期的标的要怎么组合才能够保证平台的资金池里面有足够的资金流或者说保持平台资金流的安全性。
以上维度也许不够全面,但是如果我们如果知道P2P平台拆标有这么多的考虑维度的话,作为投资人我们就可以来预算一下平台的资金流了。可以通过某些三方数据的统计看平台1、3、6月标的分布周期,并根据这些分布周期的资金比例算出平台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兑付高峰期,并根据平台标的时间的错配和打乱来算出平台的锁定资金,然后根据平台的锁定资金预算平台的盈利空间,利用平台可能的盈利空间合理预算平台的运营成本和行业平均坏账率,以此再来算出平台目前的资金流和平台的运营是否健康。最后就可以找到支撑你是走还是留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