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业内资讯】业内透露检验P2P有无银行存管的最简单办法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513 发布时间:2015-11-25 15:23:44

小微时贷前言:业内透露,判断P2P资金是否纳入银行存管体系的最简单方法是,查看其有无银行出具的存管报告。


在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银行存管以后,多家P2P平台开始寻求与银行合作。有消息称,目前已有30余家网贷平台进行了银行存管,但仍有很多P2P平台吃了闭门羹。


P2P资金存管

“要挤进P2P资金银行存管的门槛,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家P2P机构负责人感慨说。

究其原因,这些银行对P2P机构客户资金存管设定相当苛刻的准入条件——除了注册资本必须达到5000万元、 股东方必须包括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还要P2P机构缴纳数百万元保证金。

“按照这个要求,绝大多数P2P都将被拒之门外。”他坦言。

为此,汇付天下、富友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尝试与银行开展P2P资金联合存管模式,降低P2P机构资金银行存管的准入门槛。目前,汇付天下已与恒丰银行、上海银行启动P2P资金联合存管方案。

“年底前,约20家与汇付天下合作的P2P机构将通过联合存管模式获得银行资金存管资质。在明年6月底前,我们还计划将780家合作P2P机构纳入联合存管体系。”汇付天下高级副总裁穆海洁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担心,在相关部门尚未出台P2P资金银行存管操作细则前,联合存管模式会不会沦为一个过渡性产物。毕竟,现有政策没有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以“合作方”身份参与P2P资金的银行存管业务。

“但我们认为,联合存管是目前可操作性最强的、最务实的方案,未来也会成为主流的P2P资金银行存管模式,绝不是过渡品。”穆海洁表示,目前汇付天下也将这套联合存管模式与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检验银行存管的最简单办法:是否有银行存管报告

随着P2P资金联合存管模式兴起,它能否缓解当前P2P资金银行存管的乱象,依然是未知数。

多位P2P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P2P资金银行存管模式可谓五花八门,比如有些P2P机构通过与银行电子银行部达成开户协议,就对外宣称“已经获得银行存管资质”;更有甚者,有些P2P机构负责人向银行先存入一笔资金,取得相应的存款凭证,也宣称自己达到资金银行存管的监管要求。

“这些做法,无非是偷换概念。”一位P2P机构人士直言。前者尽管实现了客户通过银行电子账户进行汇款,但银行不会对P2P投资标的、借款人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核,很难保障P2P资金不会被平台挪用或自融;后者是将P2P机构自有的风险准备金存入银行账户,并不是客户资金真正实现银行存管。

在他看来,由于相关部门目前尚未出台P2P资金银行存管的操作细则,导致这些P2P机构“钻了空子”。

穆海洁透露,其实判断P2P资金是否纳入银行存管体系,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P2P机构是否获得银行出具的存管报告。

“在联合存管模式下,我们会要求恒生银行向P2P平台提供由总行托管部出具的,盖有存管专用章的存管报告。”她表示。

在多位P2P机构人士看来,银行要出具类似的存管报告,同样绝非易事。

究其原因,不少银行总行与分行围绕是否开展P2P资金存管业务,也有着不同意见。多数情况下,各地分行基于吸引存款与拓展零售客户的需要,倾向开展P2P资金存管业务,但总行更多会考虑P2P行业的经营风险,一方面不会轻易授权分行开展这项业务,另一方面也会要求总行托管部门谨慎出具盖有存管专用章的P2P机构存管报告。

“其实,不少P2P机构也未必打算引入银行存管模式。”上述P2P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方面他们担心银行现有的后台系统交易信息处理效率,难以满足P2P机构的产品创新与实时交易资金快速到账的需求,比如P2P机构一般都是7×24小时提供客户服务,但银行系统未必能跟得上P2P这项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他们不愿通过银行资金存管业务,将自身真实坏账率曝光出来。尤其是那些通过资金池业务不断借新还旧的P2P机构,一旦银行资金存管服务将每笔借贷交易进行独立清算与借款人信息真实性审核,他们的自融行为或高坏账风险就将暴露无遗。

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联合存管的合规性。称部分联合存管模式中,银行并没有一对一的账户,而只有企业账户,银行无法监督用户资金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