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业内资讯】银行为平台“背书”难实现 因技术欠缺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407 发布时间:2015-11-30 17:18:26

有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的P2P行业野蛮生长,但超过95%以上的平台终将消失。剩下的平台也会在资金托管业务上寻找到合作者,大的平台慢慢脱离第三方支付体系,后者在这一领域中能扮演的角色未来会不会式微尚难判断。但是银行成为这些合作平台的资金存管方,就必然要为其做信用背书,恐怕也不见得。

实际上,所谓的资金存管,简而言之是由银行管理资金,平台管理交易,做到资金与交易的分离,使得平台无法直接接触资金,避免客户资金被直接挪用。

“实现平台自有资金与用户资金的隔离,能极大地降低平台道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目前,P2P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众多风险,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度堪忧,相比仅依靠平台自律来保证资金安全,通过银行存管降低风险的效果更为显著。”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称。

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与银行签约存管,往往成为P2P平台宣传安全投资的亮点。这只是保证这家P2P平台不会挪用客户的资金,而标的本身的风险并不会因此而降低。

同样以招行和拍拍贷的合作为例,招行上海分行业务部门一位经理11月27日向本报记者承认,资金存管是银行将平台自有资金与客户投资者资金分开管理,但并非托管,也就是说对于这笔交易是否存在假标或是投资风险,并不做追踪,所以银行存管并不能为投资者收益率作保障。

“银行托管目前并不好实现,主要是因为技术上不能够支持。与银行此前丰富的托管经验不同的是,P2P往往都是以小额高频的交易为主,这只能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和经验来判断交易的真实性,而银行目前仍然缺乏这样的系统以及历史经验。这些大数据还是需要P2P平台自己去收集。监管层也仅仅要求银行对P2P平台进行存管而非托管,资金托管意味着银行要为一笔资金做背书,托管之下,银行相当于对每一项业务再次进行一次风险评估。P2P平台一笔5000元的贷款,与传统的一个高达1亿元的信托项目,银行审查起来的成本可能差不了多少。”这位业务经理称。

值得警惕的是,现在市场上P2P资金所存在的还不仅仅是银行存管或者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存管模式,目前P2P资金存管模式可谓五花八门,有些P2P 机构通过与银行的电子银行部达成开户协议,就对外宣称“已经获得银行存管资质”;更有甚者,有些P2P机构负责人向银行先存入一笔资金,取得相应的存款凭证,就宣称与银行达成了资金托管。本报记者也获悉,这些平台的存在以及“鱼目混珠”的行为,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