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时贷前言:P2P行业集中度提升,接近年底,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投资者需注意流动性风险。
年底是历史上各类机构回笼资金的高峰期。新兴的P2P网贷行业同样面临资金紧缩的挑战。在目前市场利率缓慢下滑的背景下,投资人在选择投资方式时,要警惕标的贷款利率的异动,搞清楚平台背景与运营模式再做决策。
行业受周期影响 警惕平台流动性风险
年末一直是资金使用的高峰期,P2P平台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临近年关,不少P2P投资人会将其在P2P平台上的资金撤出来防范风险,进一步加大了部分网贷平台流动性压力。
网贷之家于本月初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1月月报》显示,自从6月问题平台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后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了下降,不过11月问题平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走势,共爆出79家问题平台,相比10月增加了32家,环比上涨40.51%,出现明显抬头的情况,问题平台发生率也由10月份的1.83%上升为2.94%。
从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上看,11月跑路类型平台的数量占比相比10月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占比达到77.22%,79家问题平台中就有61家为跑路平台。
此外,行业分化也更为明显。P2P平台“二八效应”明显,不到20%的大平台资金量占到整个贷款余额的80%以上,上月的统计表明,前50家平台的总贷款余额占到整个行业的86.43%,总成交额占到整个行业的77.23%,这两个数值比去年末分别大幅上升了25.94和19.16个百分点。
有P2P平台人士向媒体表示,今年其所在平台的大额提现情况,似乎要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有业内人士评论认为,年底P2P平台尤其是不少小平台面临流动性风险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的累计交易额已达到12314.73亿元,其中2015年实现交易额占比达到68.9%贷款余额中的74%的数据是今年新增。P2P行业到今天为止上线的平台数量已经超过3700家,其中,问题平台数量有1100多家,问题平台带来的投资人资金损失占总体量的6%左右。
此外,11月“短标”平台数量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的不稳定因素。11月,期限小于1个月的短期标占比为23.2%,较9月份累计增长9.7个百分点。而期限3个月至6个月的标的较9月份累计下降9.8个百分点。
“短标”增加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年底是资金投资方向的选择焦虑期,导致短期资金增加;另一方面,临近年底,P2P投资人心态更加谨慎,很多人选择期限小于1个月的短期标,避开期限3个月至6个月的跨年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