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业内资讯】问题平台背后 疯狂式融资加大P2P坏账率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749 发布时间:2015-12-23 17:37:54

小微时贷前言:为何P2P平台出现提现、兑付等问题,甚至“跑路”现象?疯狂式融资加大P2P坏账率或是一种解释。

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经济发展迅猛,民间积累的财富存量相当可观,因此成为各类金融融资服务平台抢滩的商业高地。东莞P2P网贷公司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然而,近年来,东莞的P2P平台却屡屡出现问题。业内人士分析称,问题平台背后,疯狂式融资、盲目扩张,加大P2P坏账率或是一种解释。


问题平台背后 疯狂式融资加大坏账率

古希腊谚语云:上帝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这句话正是东莞不少P2P平台覆亡的真实历程。截至11月,国内P2P平台达到3769家,同时,问题平台也持续增加。据第三方机构统计,11月全国新增问题平台82家,环比大幅增长60.8%,其中有64家“跑路”。

为何现在很多P2P平台出现提现、兑付等问题,甚至“跑路”现象?

张凡认为,P2P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风控,盲目进行快速扩张。“现在很多P2P企业把饼摊得太大了,有些P2P平台在年内做几百亿元的成交额,这样是不符合行业的规律的。”他举例称,譬如,有些P2P企业一下子拉几千万元的大单,要是这样的大单没有优质的项目去承接,平台极易发生自融的现象,这样的风险系数是成倍递增的,更有甚者出现平台崩盘的现象。“P2P企业更应该稳打稳扎、谨慎而为,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步伐才会走得稳。”

问题平台的出现,坏账率是首当其冲的。小麦创投总经理陈森凤也坦言,近年来,自己发现P2P越来越难做,皆因平台的坏账率高。“很多企业老板在P2P平台挣了几千万元,因为评估的失误,加速形成坏账率,巨额财富亦会幻化成泡沫。”

张凡认为,坏账率是事实存在的,看如何将违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譬如,在信用借贷上,我们将坏账率控制在5%。在操作方法上,一般而言,我们采用的是风险“小额分散”的做法。“正如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做几十笔几十万元的小额业务,总比一次性做几千万元的大单风险低。”


业内建议:要加强信息披露 呼吁监管出台

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认为是我国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进行规范的“基本法”,可是监管政策的细则迟迟未出。

随着P2P平台暴露的问题接连不断,尤其是临近年底,行业乱象频发,P2P的寒冬悄然而至。遭遇“寒冬”的P2P该何去何从,业内人士多是期盼监管的细则能尽快出台。

在监管方面,张凡希望可以尽快将政策的地方细则落地。监管政策的出台,这是对行业从业者的鼓舞,也能利好行业的发展。“我希望资金托管和信息的披露呈现透明化,可以落实到每一个标的,将数据跟监管层对接,解决资金的去向和风险问题。”

如今,行业中出现很多不正规的P2P企业在网站上发起虚假标,进行非法集资或者不正当的圈钱;又有一些P2P企业借网络借贷的名义,经营线下借贷、理财的门店,这样极容易造成行业的混乱,导致行业鱼龙混杂。

对此,杨希说,每个行业都有正常的市场规则和方向,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因为缺乏监管,很多企业打着行业的幌子,在做不利于行业的事情。因此,P2P企业信息的披露显得至关重要。“现在监管政策的细则还未出来,为了维护行业秩序,我们发起了行业的自律,建议企业要守住底线,做好信息的披露,增强平台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