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时贷前言:12月30日,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节目聚焦网络借贷新规。
12月30日晚,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节目聚焦P2P监管细则新规发布。节目以P2P行业三年来的发展为引子,结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具体条款与现实中的问题平台案例,强调了新版本P2P监管细则对于网贷平台“信息中介”机构的定位。
焦点访谈网络借贷焦点访谈P2P
现在P2P很火。说它火,是因为它吸引了很多人来理财,很多人通过这种平台理财,同时P2P平台又不断传来跑路被调查的消息。所谓P2P,就是网络借贷,借款人和出借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直接借贷,没什么神秘的,但最近这几年,P2P在国内却呈现出爆发式生长的态势。2012年前,全国P2P平台只有46家,2013年增长到779家,到了2015年11月底,就激增到3769家,与此同时,问题平台高达1157家,近三分之一有问题。为了规范P2P平台的健康发展,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继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2015年12月28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P2P信息中介机构管理细则最终落地。意见稿中,再次强调P2P平台只是信息中介,机构名称中应当包含“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字样。借款人与出借人在借贷风险上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该充分披露借款人和融资项目的基本信息,还要定期发布机构经营管理信息。P2P平台中介机构应该以醒目方式提示出借人网络借贷的风险,同时,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必须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
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直指目前P2P平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的P2P网贷中介机构,现在已经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办公室的房门上都已经贴了封条。公司的楼下,有几个前来讨说法的投资者,这几个人多的投了40多万元,少的投了1000多元。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当时许诺利息高,月息一分。”利息一分,就意味着年化收益率12%。这几个投资人说,这个P2P平台宣称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为宗旨,100元就可以起投,预期年化收益率低的9%,高的能超过14%,而目前国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就是2%左右,3个月的不会超过1.5%。这么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有数据显示,平台注册会员超过70万人,交易金额超过22亿元。投资人把钱投了,等着高收益,还没等到,这家公司就被警方调查了。
向投资者许诺高收益是P2P网贷机构的惯用做法,记者随意在网上输入几家P2P平台的名字,在这些平台的网页上都看到了相同的承诺:保本保息,本息保障。再翻看整个平台的页面,却找不到任何关于投资风险的提示。因为很多投资人对P2P不了解,又缺乏风险意识,在选择投资平台时往往看重对方是否承诺保本保息。
根据新出台的管理办法,借贷本身就是种有风险的事,平台作为中介机构不允许做保本保息的承诺,还应当清楚地提示投资者相关的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