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央视315晚会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二维码支付风险问题再次被提起。
什么是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
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同时,由于许多二维码扫码工具并没有有恶意网址识别与拦截的能力,给了手机病毒极大的传播空间。
二维码支付一度被央行叫停
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的还有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并要求支付宝、财付通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况上报。
可是随着移动支付企业从“客户主扫”转化为“客户被扫”,后续业务的开展也得到了监管的默许。随着便利店的引入,甚至不善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通过身边的便利店的普及,开始普遍接受了二维码支付这类支付方式。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面临着移动支付的风险。并且类似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扫二维码送油等,只是一种低端的吸引消费者的方式。
来自中国银联的一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消费在2015年成主流支付方式,半数以上被调查者移动支付总消费额占比过半;同时逾八分之一消费者遭遇过网络欺诈,此数据较2014年增长6%。
必须注意的是,以下四类二维码支付必须得小心:
1.不扫以礼品为幌子型二维码
永康的金小姐在逛街时,突然看到一个摊位人非常多,上面写着扫二维码送纸巾。金小姐二话没说就向前刷二维码,装了他们的软件,结果,手机里突然收到银行的短信称,自己的钱已被取走。
安全提醒:现在很多商家利用扫二维码做活动,但是很多人利用这一点在二维码中加入木马病毒。
正确姿势:面对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信息,要小心识别,谨慎扫描!
2.不扫利益诱惑型二维码
“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百万大奖”,谢女士在路边的一台ATM机旁看到了这样的一条广告,而且广告下面还附有一张二维码。谢女士顺手用手机扫描了一下,并按照提示下载了一款“APP”软件。但是谢女士没有想到,没过一天她的信用卡就被盗刷了。
安全提醒:现在有些犯罪嫌疑人使用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将黑客病毒程序链接在二维码上。
正确姿势:用户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切勿冒然输入个人账户、资料、银行卡号信息等。
3.不扫陌生人求帮忙型二维码
王女士QQ上的好友让加一下他的微信,加上微信后,朋友给他发来一个二维码,说是扫描二维码帮忙刷一下淘宝店的信誉,还能得到10%的佣金。王女士按朋友操作步骤进行后发现微信钱包里的4000多块钱已经被转走。
安全提醒:犯罪分子利用二维码引人病毒,然后暗地盗取受害者钱财。
正确姿势:不要轻易通过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提交个人信息,在必须扫描二维码时,最好选用专业扫码工具。
4.不扫拉粉求支持型二维码
刘先生下班时碰见有人举着手中的二维码请他扫描,说是初创企业做活动。不过,当刘先生进行扫描后,第二天上午,发现手机中莫名其妙发来了一个短信验证码,而网银则在随后被转走账户里所有的余额。
安全提醒:这些二维码可能带有病毒,一旦扫描,受害者就有可能钱财不保。
正确姿势: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即便要扫码也要通过微信扫码这种高安全性能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