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业内资讯】后监管时代,P2P应该在规范中积极发展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374 发布时间:2016-03-30 16:47:18

或许国内没有一个行业像互联网金融这样,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众持续的关注度,又能马上被监管当局所注意并在高密度的调研和分析之后开始出台全行业内的金融监管指导意见。目前,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颁布,国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开始进入了规范化的管理阶段,只不过,目前还处在指导意见到实施细则的过渡状态中。


在后监管时代,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采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是想方设法用一些美化的标准来优化平台上一些不太好看的地方,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监管的要求来规范化运作、合规化管理?近日,参与亚洲博鳌论坛秦洪涛先生鲜明地指出:监管政策的及时出台将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成长。互联网金融还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监管,而不是‘一放就乱、一管就出问题’。”


P2P为何成为行业高危区域?


即便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部,P2P也因为商业模式各异,平台风险模式不同和运营基础不同,很早就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做的好的平台成交量可能已经朝着千亿迈进,并且引入了风投,加强了数据风控和信用管理基础等。


而也有一些平台,由于最开始在业务架构上不是很规范、成熟化,加上经济波动周期和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即便没有遇到危机也是“度日如年”。前段时间还曝出一家P2P平台主动要求被政府收购,可见在P2P行业运营到这个阶段,市场份额争夺已经越来越激烈,整合和洗牌的力度也开始加大。


在亚洲博鳌论坛上,秦洪涛认为,在目前监管开始逐步加大,但是监管细则还没有具体出台的敏感时期,各个平台更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和风控等操作流程,应该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然后迎接监管的到来。因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已经逐渐成为很多用户的选择,这个风口已经来临,剩下的只不过是要在加强外部规范和内部自我约束的情况下实现新的发展机遇。


规范后是发展机遇,考验核心竞争能力


或许对于很多平台而言,由于在创立初期没有很好考虑到规范化运营和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因此很容易在这次监管布局中失去机遇,道理很简单,从监管的一些基本原则表述来看,如果一个平台做不到项目资产和资金匹配,做不到风险控制的有效化和用户数据的信息安全,以及账户第三方管理,那么一旦出现项目风险,平台会很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而很难通过现有的平台运营机制扭转过来。


在这个时候,规范化监管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监管的最终目的不是管死平台,而是给平台加上很多稳健的风险防范措施。


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金融须加强规范化管理,报告用了“规范发展”四个字。作为连续三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通过市场化的努力来实现了身份和角色的逆袭,从最初被视为金融体系的“搅局者”,到现在变成整个金融服务体系有力的参与者和补充者,并且正在逐步成长为一股积极力量。在渡过行业高危期、整顿期和规范化发展期之后,互联网金融正在迎来规范化之后的黄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