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打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旗号成了余额宝后全面理财工具,无论产品模式多么的创新都已经经过了野蛮生长、问题频繁爆发的阶段,当下,互联网金融走向严格监管,红线越来越清晰,生还是死,成了无法回避的话题。而纵观P2P的存在问题,主要就是三个方面:
1,资金托管问题导致资金池
资金托管,不管是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始终暂时没有成熟的系统来真正第三方的使命完成资金流的有效监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银行布局资金托管的平台超107家,正式完成对接的平台有积木盒子、人人贷等共19家平台。
而资金托管问题就会导致平台方始终能够操控投资人资金,无法对资金进行真正监督与管控,有道德风险或项目逾期坏账、一味高吸做大规模的平台就会触发法律风险。
2,征信困难导致项目创新门槛高
不管是个人征信还是企业征信,国内整体征信环境的相当不健全,P2P网贷的产品业务模式创新大多仍然通过传统金融的思维来做,债权转让模式、资产包模式等其实都有变相打插边球的嫌疑。而征信的困难,又导致P2P平台的资产端仍然来自传统金融行业,仍然接受的是高风险资产,只是实现了线下金融线上化的二手买卖,无法真正做到资产端的创新。
这个原因也导致在监管年,P2P网贷平台都开启了“P2P+”模式,布局综合性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各方面,来寻求稳定、持续真正具有创新的项目资产。
3,信息披露问题导致“经侦雷”
前面两者问题几乎都是过去P2P网贷出事的核心本质原因:平台一味追求资金端的规模而忽视了项目创新或风险、肆意假标与老标新用,一旦出现投资人挤兑或资金链断裂就跑路或被抓,对于这类经侦一般都是事后介入,该抓的抓,该办的办。当然,对行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016年,互联网金融进入多事之秋,全行业风声鹤唳、纷纷与出事平台瞥清关系之际,最近又传出消息:多个地方的专项整治已全面铺开,其中北京将对P2P分类整治。严管之下,诸多网贷平台将面临“生死劫”。因此,相关部门由事后追责变成了事前监管,这个转变让很多平台猝不及防、心惊胆战,于是出现了行业里一直隐秘的第三个问题:信息披露与报备。
原先平台都大规模的品牌曝光、寻找各式公信力背书、玩着花样讨投资人欢心,可实质上却有非常重的原罪问题,可谓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内心凶险,外表尽显温顺、可爱,平台一字不提风险,只跟投资人讲收益或所谓的安全。而现在,e速贷后,经侦雷加剧,平台主动送报信息和加强信息披露成为当务之急。
了解到的是,现在各省市相关部门、包括行业协会及自律协会,在拟准备建立会员信息披露和监控系统标准,实时将平台各方面信息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与报备,将项目虚假问题、非法集资等问题从源头开始扼杀。
3月15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宣布,将建立较为完善的P2P巡查机制,建立互联网金融产品库。
4月24日,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进一步公布了《关于对网络借贷平台高管人员的管理指引办法(暂行)》,要求会员单位的高管人员必须实行信息报备和监督管理,降低金融风险。
4月,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网贷平台产品模式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其会员单位对其所发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类别、业务模式等进行事前备案。
而近期成立的首个区级网贷自律协会也开始进行相关措施,文件中提到网贷会员信批与监控系统的数据清单就将近有四五十项需要对接经侦系统,包括公司信息、治理信息、网站信息、业务整体信息、项目信息等9项进行要求,具体到借款人的证件资料和平台微博微信的账号等信息。
P2P网贷作为第三方,信息公允、公开、透明将充分有效的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并且也应该是当下监管政策落地前夕,资金托管与征信不完善的情况下,给予相关部门最充分的积极、主动太多,预防经侦雷,并稳定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