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资”平台金联所近18亿爆雷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投资人对于“国资”系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的担忧。
事实上,“国资”平台爆雷也不是第一次了,从徽金所到安心金融,再到投融无忧,到现在的金联所,一个个高挂“国资”平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当然这些平台的国资的“孙子辈”,引发投资人对于“国资”系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的担忧。
1、金联所到底有没有国资背景?
金联所其股东之一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在企查查显示是“有限责任公司”,而不是“国资”。那我们看看真实情况是否如此。
(1)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有国资背景
金联所股东之一中经新世纪投资有限公司出资企业是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和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而这两个中字头的公司无法在工商里面进一步查到相关信息。从两个股东的名头可以判断“国资”背景还是比较浓的。
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网上查不到信息。
而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我们可以找到:“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是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大好形势下,由全国重点煤炭城市和煤炭企业发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可以判断,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不仅是国企,可能还带有央企性质。
(2)金联所是国企下属投资公司投资的“孙公司”
从工商关系看,跟之前出事的几家所谓“国资”背景平台一样,金联所也差不多是孙字辈的公司。
至于这个“孙”有所多“孙”呢?
从金联所2015年企业年报看,金联所三个股东,除了法人孙超实缴资本1000万,其他都是0。从股权比例看,有国资背景的中经新世纪才占比5%。
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推测,中经新世纪的这5%很有可能是孙超通过关系“免费”送出去的,就是为了一个“国资”的背书。
(3)看到“有限责任公司”就否定“国资”不可取
在这里,我简单举个其他例子。众所周知,五粮液是国资企业,但其企查查上显示是“有限责任公司”,其控股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其显示也是“有限责任公司”,而其控股者是宜宾市人民政府国资委。
事实上,企查查能查到的大的国资背景公司标签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中国移动,中石油等。不过有意思的是北京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标的是“国有企业”。
看到“有限责任公司”就否定“国资”不可取,看到国资爆雷就觉得假国资背景,这种思维其实都不可取。在投资时候,一定要直面现实,其实国资爆雷很正常,任何平台都有爆雷的可能。重要的不是去否定,而是去洞悉爆雷的原因,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巧妙地去规避投资潜在的爆雷平台。
2、国资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
显然,“国资平台到底安全不安全”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国资平台的风险考量,提出这么几点:
(1)我们只能讨论某个国资平台安全不安全,没有办法分析所有的国资平台安全不安全;
(2)国资平台整体运营风险会比民营平台低一些(比如:获客成本、增信背书等),但不代表一个国资平台就一定比一个民营平台安全;
(3)所有平台的安全根源(抛开道德风险),在于这个平台运营团队的风险控制能力。其次,是其控股股东的坏账兜底能力。再次是这个平台的违约成本高不高(跟具体存量资金比有关)。
(4)国资平台也是自负盈亏的。很多投资人被“国资”二字迷惑,一厢情愿的认为国资平台具有兜底的能力。希望迷信国资的朋友清醒一点。
3、透过表象看本质,是成熟投资人的表现
这个时代,给自己平台贴金实在太容易了。想做“国资”平台,送某个国资的孙子一点股份;想做“上市”平台,拿投资人的钱并购一个新三板;想做名声,买个某些媒体主办的唯钱就给的所谓“奖项”和“评级排名”;想提升实力,刷点交易额或者拿投资人的钱大规模推广做起来交易额……
作为投资人需要多学多看多动脑,投资之前一定要明确的想明白P2P平台是真正跟风险相关要素是什么,然后观察和分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