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P2P行业排查清理仍未结束,监管细则可能将在明年2月份出台,P2P将可能实施牌照管理,细则一旦落地,多部委的联合专项整治职能将转移至新的监管部门中。”另据了解,目前已有多个省市提早进入互金整治的清理整顿阶段,一些问题平台或者竞争力不够的中小平台都提早退出了。
网贷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6月新上线平台仅有47家,而停业及问题平台却达94家。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新上线平台有47家,而2015年同期新上线平台数量达207家,同比下降77.30%。业内人士直言,就目前形势而言大多数平台的退出正朝着良性的趋势发展。《国际金融报》记者同时注意到,尽管目前行业进入风险释放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但仍有大量传统行业巨头企业进场“角逐”,并且个别互金平台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极大青睐。
那么P2P行业能否实施牌照管理?对此唐学庆表示:“这取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全面整改过程中呈现出几大健康发展的良性特征:第一,行业停止野蛮扩张,开启自律净化模式,自主退出的平台增多,行业整体展现理性收缩态势;第二,粗暴获客时代形成的畸高收益率普遍回归理性,行业整体收益率下降至低风险区间;第三,投资人的风险意识逐渐增强,已具备一定的P2P投资常识和理性判断能力,自主承担投资风险的意愿有所提升;第四,在反馈中不断优化的监管政策已经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了监管与自律有效结合的治理目标;第五,互金企业将目光从野蛮扩张转到加强资产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夯实基础设施的建设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