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信所谓的专家。互联网金融是个新词,新概念,它与传统的“金融”是不同的。因为是个新事物,所以这方面真正的专家其实很少。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最早是由谢平教授提出来的,他对此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由此我们可知,很多时候专家的话听听就好,特别是一些所谓的专家,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为此被禁锢了自身的思维!
二、思维两极化。我们生活中思维两极化的人并不少见,这一类人通常觉得非此即彼,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很少去考虑其他可能或者去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举个例子,托管。有托管是可以将平台与投资者的资金隔离,但随着一些托管的平台陆续中雷(比如浩亚达、三农资本),一些投资人就忙着说托管是“然并卵”了。其他如国资、银行系、融资担保等也是如此,当有这些标签的平台出问题后,这些投资者就再也不相信它们的作用,觉得它们都是不靠谱的。投资P2P要有系统思维,每个平台都是由许多因子构成,每个因子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但不能指望一个因子去解决全部问题。
三、过分看重背景。考察P2P平台的背景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平台有个强大的干爹,投资人就会觉得很有安全感。但背景不是最重要的,平台要发展还得靠好的业务模式,好的风控,好的运营都比平台背景重要的多,过分迷恋背景是不理智的,那些经常被吐槽的国资系、银行系平台就是例子。当然还有那些爱抱大腿自吹自擂悠投资者的就不说了,这些都是针对那些过分迷恋背景的投资者下的迷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