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银行系P2P为何逐渐淡出投资者视线?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439 发布时间:2016-07-20 10:40:11


近几年来,如今银行系P2P平台被提起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活跃在人们视线中且发标频繁的也仅剩下陆金所、民生易贷、开鑫贷、小马BANK转变过来的有氧金融等。包括融E信、招行小企业E家、自金网、超银网贷、东方宜贷等的多家银行系P2P平台早在2015年起就陆续停标,约占到银行系P2P平台数量的一半。曾经风光无限的银行系P2P平台,一年时间过去,仅有几家还在正常地发标。普通人投资P2P,都会喜欢背书够硬、实力不差、安全性高的平台。那么银行系P2P平台就是符合这些特性的平台,可为什么会在互金市场中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呢?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收益率低。

受政策、市场所影响,银行系P2P平台不可能提供高收益率。根据著名互金研究机构发布的《2015P2P网贷行业年报简报》,2015年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为13.29%,而银行系P2P平台的收益率大致仅4%-8%,很难构成对于投资人强有力的吸引力,导致部分平台流量不足。

2、定位受限。

传统银行盘子大,受银监会严密监控,无论在合规性、内控等环节都收到很大制约,所以银行系P2P平台往往是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有限试水,探索银行自身的转型尝试。这种试水本身并不具有破釜沉舟的势头,虽说银行系P2P平台资金安全性很高、收益率也高出银行理财,但在本质上,平台要盈利仍然是靠项目,好的项目银行自己也想做,P2P平台并不容易得到,出现左手打右手的现象,让客户以及员工都无所适从。

3、保守特质。

在银行从业过的人都知道,银行是很保守的金融机构,宁愿不做,也不能犯错。这往往限制了银行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不敢勇于探索、试错,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必然是思路一条。

除此之外,一般人会认为银行系平台相对安全一些,不会出问题。这种想法大致上是对的,相对于一般的草根民营平台来说,至少他们不会诈骗、跑路,就算经营出现严重问题,最坏情况也是“资产重组”需要提醒的是,这对投资人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心理上。鲜为人知的是,银行系平台不是没有风险,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在任何一个平台都是存在的。银行背景并不等于银行风控、银行兜底;也有一些银行系平台只是银行旗下的一个子公司,但其平台风控并非是由银行的风控团队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