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业、转型)的共有247家,恶性退出(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共有268家。其中,多家问题平台出现“假标”。
业内人士透露,平台方面发布假标的目的主要是虚增人气、自融和诈骗等方面。虚增人气主要是一种营销手段。一些平台为了维持或提升平台人气,在缺乏优质投资项目的情况下设立假标,避免平台资金的大量流失,由于没有实际的优质投资项目存在,平台方将背负偿还利息压力。平台自融多用于输血给自有实业或偿还债务等,平台运用虚假标的把资金私自挪用到别的地方,比如说平台老板用于清偿债务或投资股市等高风险领域。二者均与平台有关,一旦平台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逾期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存在极大的风险。诈骗又分为两类:纯诈骗和庞氏骗局。纯诈骗类平台利用假标圈钱,往往配以高息诱惑,当资金汇进资金池账户后便卷款跑路,如一些新建平台开业不到一月便跑路。而庞氏骗局,简单理解就是通过设立假标来借新还旧。由于风控缺位,或者坏账率高使得平台只能以借新还旧的形式存续,为了大量的借新往往采取虚构借款标的的方式,危害在于资金链断裂。
在专家和P2P网贷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假标”,对于这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将是致命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像这样一个行业,在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不好的状况下,出现大量的经营风险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运营能力通常比较弱、融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遇到压力就跑路。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爆出来的问题中道德风险占比太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在出现大量道德风险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中规规矩矩发展业务的人,其实是很难受的,因为目前这个行业的自律其实很难做到。”
不少P2P网贷平台高管直言,优质资产荒背后的“假标”问题必须尽快肃清,否则对于行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