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自今年2月份以来已有超过10家P2P平台关闭活期理财业务,包括安心贷、温商贷、投哪网、积木盒子、抱财网、理想宝、汇盈金服、大麦理财等。还有不少平台开启存量清理模式,如理财范CEO申磊就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理财范已经在逐渐控制活期理财产品活力范的规模,并在6月份不再为活力范新增债权项目,有序清理存量,预计将在8月份全部完成。”
P2P平台主动关闭活期理财业务多出于政策监管风险考虑。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P2P活期理财最大的风险在于涉嫌资金池;其次是混业经营的问题,P2P活期产品容易成为基金产品的代销渠道;第三则是代客理财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活期理财产品不能清晰表述投资标的,因此投资人很难了解到活期理财的投资去向,无法做到确认。自从去年监管政策开始收紧以来,一些P2P平台相继暂停或下架了活期项目,这无疑是为了响应监管要求,避免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
申磊也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解释道,活期产品模式有多种类型,有的对接债权转让,有的则对接货币基金,有的可能牵涉资金池。其中,对接债权转让就是把用户每一笔活期理财的投资、提现都一一对应到债权转让项目上,但是如何一对一地精准匹配对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对接货币基金类似余额宝模式,让用户开通货币基金的自动购买、赎回;第三种则是,平台作为资金中介,在用户购买活期理财的时候接受用户资金,在提现的时候再转出,就形成了资金池。
“理论上来讲,对接债权转让的模式无可厚非,平台仍然是信息中介,但是后两种模式都涉嫌违规。最新的监管意见是,禁止网贷平台跨界经营基金、证券等业务,就意味着对接货币基金的模式行不通;资金池模式更是监管部门一直明令禁止的,容易形成资金池,这也正是监管部门对活期理财产品最大的顾虑。”申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