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P2P投资攻略都曾经这样告诫投资人,“投资之前要先判断项目的真实性”。事实上,能否准确有效地判断标的真实性,往往取决于你对该项目的认知程度有多高,因此这一条投资原则就变成了“投资之前应先厘清项目背后的业务模式,看不懂的标的不要投”。在金融经营过程中,隐藏在项目背后的不仅是业务逻辑、产品原理,更体现着资金去向、资金用途等关键信息,因此对业务模式的有效判断在投资决策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家都知道P2P是作为一种低门槛、简单易懂的互联网理财模式而兴起的,它的模式十分清晰,平台作为中介方,将资产端与理财端连接起来,投资人判断标的,即是在判断平台的资产来源、资金用途。从这一层面来看,P2P业务模式其实是不复杂的,那些表面漂亮,实则逻辑散乱、流程七拐八弯的业务往往是内有猫腻。
目前P2P行业常见的产品类型有信用借款、抵押借款、过桥、票据、企业经营借款、融资租赁、供应链等,其中普通人接触得最多的是信用借款、抵押借款、过桥、企业经营借款。首先,从资产来源上看,P2P行业的借款需求多来自于个体或小微企业,而一些大额借款标则多半来源中大型企业。其次,在弄清借款项目的来源之后,我们便能分析出投资资金的去向及用途,个人借款主要用于短期资金周转,而企业类借款则更多地是用于生产投入。在资产来源及资金去向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更具体地对借款主体进行分析,包括评估其信用情况、还款能力及意愿等。反之,如果某平台将原本简单的借贷模式复杂化,用一些含糊其辞的概念对债权进行包装,刻意忽略借贷逻辑,只强调收益,那投资人就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