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杨凯生:用“金融科技”来代替“互联网金融”无实际意义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395 发布时间:2016-08-16 10:26:45


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观点指出,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成长过程中,发生一些波折和问题也许就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能因此去否定了创新,阻碍了进步。现在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似乎仍然还没有完全改掉那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例如关于Fintech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提法和Fintech的叫法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现在也许是互联网金融的形象和信誉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名化影响,我们一些人就不约而同开始用“金融科技”来代替“互联网金融”了,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说法的改变来实现与原有问题的切割。


杨凯生认为这既无必要也无实际意义。其实“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在我国已经广为人知,在一定程度上它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而且对于它的内涵定义也已有了权威的规范的说法(有关部门的文件中明确“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杨凯生指出,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就去改名换姓,也不必去咬文嚼字地死抠什么互联网金融的落脚是金融,Fintech的落脚是科技等等,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摒弃那种莫名的对于新名词的追崇心理,不能一味地追时髦、赶风头,要注意透过表象看内容,看事情的本质。“无论叫什么名称,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就要按现行的金融从业规则办,就要接受必要的金融监管。如果还是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那不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不利于控制和减少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杨凯生说。


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金融机构不能按照名称监管,因为变化太快了,一定要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质来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