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资租赁类P2P产品的风险还是相对可控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租赁公司在租赁期内拥有租赁物件的所有权,承租人仅仅拥有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当承租人无法按期兑付租金时,融资租赁公司便会迅速收回租赁物件变现,用于兑付P2P产品本金利息。
有时投资者会发现,融资租赁类P2P产品的年化收益高于传统融资成本,出现利率倒挂现象,使得很多人迷惑不解。而P2P产品的期限似乎也都小于传统融资期限。
P2P平台是否有期限错配、拆标的嫌疑?
Q1:据说融资租赁公司的传统融资成本约在6-8%票据,但我接触到一些融资租赁类P2P产品年化收益却在10-12%,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不知其中的利差是从何而来?
对于该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所谓的融资租赁公司传统融资成本,主要是他们通过银行保理渠道获得的资金成本,这类资金尽管利息相对较低,每年约在6-8%。但在实际操作环节,融资租赁公司常常会遇到银行信贷额度控制,放宽流程偏慢等问题,只能转而寻求年化15%左右的民间借贷融资,这促使他们更愿意通过P2P产品,按10-12%年化融资成本进行募资。
二、不少外商融资租赁公司拥有的融资租赁资产年化收益可以达到15-18%。考虑到租金回收偏慢,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等因素,这些机构也愿意按年化10-12%的P2P产品利息转让部分融资租赁资产,提前回笼相应资金,寻找新项目机会。
当上述两种因素叠加时,融资租赁类P2P产品利率高于融资租赁公司传统融资成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Q2:通常租赁资产的租期约在2-3年,但我发现不少融资租赁类P2P产品期限只有6-12个月,其中是否会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甚至资金池?
这应该分成两个角度看:
首先,资金池业务的最大风险,在于P2P平台并没有将投资人资金直接划入P2P借款人账户,而是先纳入一个资金池,再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进行投资。其中就存在较大的资金挪用问题,一旦投资标的因此出现资金偿付违约,会拖累P2P平台无法向投资者兑付本息。
但是,并不是所有期限不匹配的融资租赁类P2P产品,都是资金池业务的产物。目前P2P产品有很多创新,其中有一类投资期限并不长,方便灵活取现的P2P产品,其操作原理是最大限度盘活投资者的资金。
其次,合规操作的融资租赁类P2P平台,会给投资者资金设置资金第三方托管、履约保证金兑付、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及其股东履行无限连带担保责任、租赁资产抵押等风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