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时贷前言:长文分析问题平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看完后,小微只想说一句:珍爱生命,远离山东。
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平台的发展状况,并浅析问题平台发生的原因。
无论是网贷诞生之初,还是商业模式不断完善的当下,P2P都让不少群体津津乐道。一方面,达不到银行信贷门槛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在有资金需求时,P2P网贷的出现为其创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另一方面,P2P网贷的收益率不错,期限选择多,迎合了那些资金规模不大的投资人的投资需求。
似乎P2P的到来为资金的供需双方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投融资方式,在他们沉浸在可以享受互联网金融福利的甜蜜时,偶尔想到“常在网贷投,哪有不踩雷”,心里就那么隐隐一痛,说不出的无奈。
那么,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平台的发展状况,并浅析问题平台发生的原因,让开篇提到的人群对问题平台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问题平台数量
问题平台数和问题平台发生率实现“三连降”。全国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平台,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达2417家,其中9月份累计问题平台数55家,问题平问台发生率2.22%(当月问题平台发生率=当月问题平台数/(正常运营平台数+当月问题平台数)*100%)。但比较乐观的是,进入下半年,问题平台数和问题平台发生率双双实现“三连降”,相对2015年6月的峰值水平,分别下降56%和3.59个百分点。虽然问题平台数量仍处于当年较高水平,但单月问题平台发生率已降至今年最低水平。
二、问题平台地域分布
三大因素助长,问题平台扎堆山东、广东和浙江沿海三省。2015年1-9月,山东省累计问题平台159家,全国最多,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广东、浙江,分别为102家、63家。问题平台高发于这三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行业无门槛、无明确监管、无标准的“三无”环境下,网贷平台野蛮生长,这些地区平台规模较大,自然会滋生较多的非诚信经营的平台;另外,就算是诚信经营的平台,较大的平台规模同样激发平台间激烈竞争,经营不善或者风控不力的平台则被迫淘汰出局;二是山东、广东和浙江三省,本就是民营经济和民间借贷活跃地区,提供了野路子平台生长的市场空间[1],三是2015年经济加速转型期,掀起新一轮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一旦资产端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逾期或展期的雪球会越滚越大,从而掀起问题平台爆发潮。
三、问题平台事件类型
投资人作为主动投资方,当然想选择一些安全、稳定的平台。在实际投资操作中,一旦平台爆发问题事件,这一群体往往是被动接受这一情况;而作为平台和资产端的借款人,则往往是问题平台事发的主动影响者。
从借款人角度讲,对借款人的主体选择不能化解风险因素。借款人之所以愿意支付高额利息取得借款,是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取得的最低成本贷款,否则作为理性的借款人,不会舍弃更低成本借款。相对可以取得银行贷款的优质主体,这部分群体违约的可能性更高。
从平台角度讲,功能模式多样性不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因为,抵押类借款标存在抵押物估值准确性、变现难易、变现时长等难题;担保类也没有消灭风险,而只是实现了风险转移,在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偿还金额受担保机构担保能力限制;风险准备金也只能在一定额度内偿还投资人的借款本金,超过的部分只能等补足风险准备金才能继续补偿。因此,这些功能模式虽然较大地提高了P2P网贷安全性保障,但并不能完全覆盖投资人损失。从另外角度讲,平台的这些安全性保障会提高平台对投资人的吸引性,在没有加大借款人违约成本的条件下,随着规模的扩大,反而可能会提高平台事发的可能性。
以上两方面因素都可能诱发问题平台发生,按发生的原因,问题平台可分为跑路、提现困难、停业和经侦介入四种类型。在四种类型中,2015年1-9月跑路平台占比下降,同比下降了11.12个百分点;提现困难占比上升,上升了12.63个百分点;停业、经侦介入与历史同期水平持平,分别维持在11%和1%的水平。同时我们也可看到,2015年1-9月共有8家问题平台发生的原因为经侦介入,网贷的风险监管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转移。
从资料可以看出,问题平台的平均运营时间不足1年。其中,不少平台打着为小微企业融通资金、优质项目、高投资收益的幌子,实则为纯诈骗的平台。在平台开业后较短时间内大量吸金,待时日一到便卷铺盖走人。
(1)山东
2015年1-9月,山东的问题平台类型中,跑路最多,无经侦介入。其中,跑路81家,占比50.94%;提现困难65家,占比40.88%;停业13家(其中一家已恢复),占比8.18%。
(2)广东
2015年1-9月,广东的问题平台类型中,跑路最多,经侦介入较少。其中,跑路50家,占比49.02%;提现困难36家(其中一家已恢复),占比35.29%;停业12家,占比11.76%;经侦介入4家,占比3.92%。
(3)浙江
2015年1-9月,浙江的问题平台类型中,跑路和提现困难平台数较多,无经侦介入。跑路和提现困难的问题平台分别为26家和29家,占比分别为41.27%和46.03%。停业8家,占比12.70%。
四、总结
2015年1-9月问题平台不断涌现,但进入下半年后,问题平台数和问题平台发生率双双实现“三连降”,在互金指导意见落地、P2P网贷行业监管细则即将出台的背景下,问题平台会持续被淘汰出局。在问题平台的地区分布上,山东仍然是问题平台数最多、问题平台爆发率双高地区;广东和浙江问题平台较多,但问题平台爆发率控制在网贷行业整体水平下;四川和江苏的问题平台数相对稍少,但月均问题平台爆发率全国前三。警示投资者需要格外关注这些地区的P2P平台,尤其是类似滨州这种一个地区的P2P平台几乎全军覆没的特殊情况。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上,跑路问题平台占比下降,提现困难型问题平台上升,这两类问题平台占比近90%。可见,一旦投资者踩雷,仍将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