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7-9934-5320(10:00 ~ 17:30)

【业内资讯】女生一晚“白”拿1700元 微信众筹买苹果6s

作者:小微时贷 点击量:403 发布时间:2015-11-10 17:05:42

小微时贷前言:北京某大学女生发布微信动态求打赏,一晚上筹得1700元。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周娟(化名),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恳求微信红包打赏,消息发布后,第二天周娟就收到了将近1700元微信红包,用她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

周娟通过微信筹集红包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微信众筹,这种现象在微信朋友圈里并不少见。如众筹去旅行、众筹去看演唱会、众筹买礼物等。针对这种朋友圈发出的“众筹帖”,有的人表示“还蛮有意思”,有的人表示很反感“救急不救穷”,也有人说“不好意思不给,但给了觉得是感情被消费。”

案例回放:一条微信“白”拿1700元

周娟(化名)是北京某大学四年级在校生,近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称“6s发布快一个月了,还没攒够手机钱,求朋友们红包打赏,不然就去卖肾了”。与文字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张表情委屈的配图和一些哭泣的表情。

第二天,用周娟的话来说“感到太意外了”,一晚上就收到将近1700元的微信红包,“虽然大多数朋友给的是10块以下,最多也就是50块,但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给。”于是,周娟打趣地在自己的“众筹帖”下面说:“感谢大家帮我保护了肾。”

是人气爆棚,还是道德绑架?

针对周娟的这个新闻,有的人说一晚上就筹的1700元,说明她人缘好,大家愿意满足她的愿望。和周娟同是大学生的刘希认为,“这是在消费大家的友情,几块钱确实没什么,给就给了。”

但是也有社会学专家认为,朋友圈属于私人社交平台,朋友之间开玩笑无可厚非。但变相的心愿众筹如果是“唤起大家的同情,一起出钱为自己的需求买单”,就偏离了众筹本身的意义,有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与乞讨无异。而且这种行为发生在“熟人”中,有些人碍于人情、面子而不得不给予支持,这种熟人间的“道德绑架”会降低信任资本、削弱社会的横向纽带。

众筹发展迅速 相应的监管也要强化

在多位互联网金融人士的眼里,众筹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领域。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给了众筹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它改变了以往的创业投资观念,使得每一个创业者都有圆梦的可能,同时也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天使投资人。而在众筹领域,一切皆有可能。”

据网贷之家《2015年9月众筹行业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234家(含私募股权融资平台),新增4家众筹平台。9月众筹行业投资人数为374.52万人,创历史新高,环比8月上涨38.54%。李克强也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

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得到国家承认并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些众筹金融项目具有非法集资四个典型特征:未经批准、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回报、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可以说是“游走在罪与非罪的边界上”。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新生事物立规矩、上笼套,维护普通投资人的权益。